我要參展

傅擁軍《西湖邊的一棵樹》登陸元視覺

分享:

6月16日13:00起,“荷賽”獲獎作品,傅擁軍《西湖邊的一棵樹》將在元視覺平臺發(fā)售。幸運藏家可領取“稀缺款”空投,達成“十全十美”成就。


1655189260494675.png


它,是西湖斷橋邊下去第十棵樹,一棵沒有編號、沒有“名分”的桃樹。2004年至2013年,傅擁軍為它拍了很多很多照片。它的每一次抽枝發(fā)芽、每一次花開花謝、每一次落葉凋零,都留在了傅擁軍的鏡頭里。2009年,傅擁軍從上千張照片里挑選出九張組成《西湖邊的一棵樹》,最終摘得第52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自然類組照二等獎。這是"荷賽"首次把獎頒給了反映中國城市人文生態(tài)自然和諧的作品,一位評委給這組照片的評語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極推崇的境界,這無疑也是為當時西湖申遺賦能加分的一個獎項。


傅擁軍,不僅是攝影師、策展人,也是浙江傳媒學院教師,浙江傳媒學院美術館館長,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事,極光視覺聯合創(chuàng)始人。作品曾于2009年、2013年兩獲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大獎;三次獲得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金獎,一次銀獎;2001年獲中國新聞獎和第20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金牌;2007年獲中國攝影金像獎。


傅擁軍以一種極為平凡和生活化的方式去探討生命在時間中的存在及生命的意義。他的拍攝運用了最低限度的拍攝技巧,毫無形象、風格或刻意安排的修飾,這本身就是反史詩風格的,但若考慮到作品的延續(xù)性和概念的一致性,卻又突然具備了史詩般的氣質。這種方式既會讓人感到冷漠,也會讓人有些感動。冷漠的感覺源自作品中的不斷重復、不加修飾、毫無個人情感的處理方式——盡管其畫面每天都有所不同,但其本質卻是千篇一律的。在另一方面,藝術家的堅持又令人感動,在幾乎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傅擁軍一直在堅持完成這件在時間維度上不斷延伸的作品,盡管我們無法揣測他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態(tài)和對作品最終結果的期許,但這件在時間上延續(xù)的作品似乎比在空間中令人震撼的作品更能打動人心。


微信圖片_20220614145341.jpg

2013年9月,傅擁軍來到老地方,發(fā)現他拍了十年的那棵樹不見了。(來源:元視覺藝術)


如今,新的事物不斷取代舊的事物,人們在信息大規(guī)模不間斷的刺激下,似乎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健忘癥。傅擁軍的《西湖邊的一棵樹》則通過一種強迫性的記憶,以持續(xù)性為一棵樹造像的方式,對當今社會的“健忘癥”進行敲打。

微信圖片_20220614145505.jpg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