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山里娃”攝影作品展辦進了地鐵站

分享:


3月6日,由江蘇省蘇州市委宣傳部指導,蘇州市文聯(lián)、相城區(qū)委宣傳部主辦,相城區(qū)文聯(lián)及蘇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承辦的山湖情——“山娃·象”公益攝影展暨蘇州文聯(lián)·藝術空間在蘇州軌交4號線三元坊站開幕。展覽匯集了來自貴州、四川、云南的大山深處一群中小學生的139幅動人的攝影作品。139幅作品展示了這些山里娃視角中的世界,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的影像記錄了貴州銅仁、四川大涼山地區(qū)在脫貧攻堅變化,每一幅你幾乎都能讀出故事。


微信圖片_20210312154249.jpg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金潔(前排右)與攝影基地學生且沙子拉共同啟動開幕儀式。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楊芳,市文聯(lián)黨組書記、副主席陸玉方,相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王衛(wèi)國,市廣電總臺黨委副書記、總編輯、副總臺長吳妤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來自山里的孩子們?yōu)轭I導嘉賓準備了一本集納了8年多以來孩子們精選攝影作品的影集。


微信圖片_20210312154912.jpg


微信圖片_20210312154127.jpg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火烈鄉(xiāng)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且沙子拉的攝影作品《大眼睛》曾登上2017年第17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并獲得“新蕾獎”。


微信圖片_20210312154134.jpg

從山里走出來的18歲貴州瑤族女孩姚靜,今年考取了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習,相機對于她而言,已經是成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在學校學生會招聘中,作品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經歷,讓她順利入選學生會宣傳部。


2013年,時任相城區(qū)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的龔剛在創(chuàng)作之余突發(fā)“奇想”,想讓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也可以學學攝影。想到這,龔剛就前去和蘇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張炎龍商量,兩人一拍即合,并開始著手計劃起來。此項目當年被納入蘇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策劃“家在蘇州春風行動”攝影公益活動中。龔剛很快找到一批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并開始手把手教導他們基本的攝影知識。在同年10月19日的相城區(qū)第二屆攝影藝術展上, 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作品經過挑選后在展覽上正式亮相,反響熱烈。隨后,志愿者們走出蘇州,深入貴州黔東南地區(qū)麻江縣龍山小學,銅仁市翁慢中心小學,開始了攝影公益活動,把攝影送到大山里,教大山里的孩子拿起相機觀察世界,記錄生活。一段長達8年的攝影公益活動的旅程由此開始。



微信圖片_20210312154603.jpg


山里的孩子,從小生活相對封閉,第一次拿到相機時,學生們的眼睛都亮了。而攝影教學的開展,也讓孩子們漸漸打開了心門,由怯生生變得開朗起來,攝影中遇到的問題、成長中遇到的困擾、生活中的小美好,他們都愿意跟老師說出來。8年來,志愿者每年奔赴云貴川的大山深處,為孩子們送去攝影器材、普及攝影知識,用鏡頭記錄大山孩子們的日常……希望通過攝影為孩子們打開另一扇窗,幫助他們以不同的視角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希望攝影能豐富孩子的眼界,在他們心中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不斷開花結果,最終鋪就他們走出大山的路。


微信圖片_20210312155256.jpg

據(jù)悉,他們先后建立了7個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贈送了110多臺相機,結對了150多名學生。每到一處,志愿者們都上課示教,一對一、手把手地指導孩子掌握攝影技能。同時還定時回收孩子的作品,進行篩選、分類、整理和編輯,并提出建議。目前孩子們的作品資料庫已達七萬余幅作品,對部分優(yōu)秀的作品相城攝影家協(xié)會還為孩子們代理了著作權登記。


《山湖情——“山娃·象”公益攝影展》正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之際,總結了八年蘇州攝影家攝影公益活動的基礎上編輯推出的。蘇州攝影家8年努力,體現(xiàn)了文化藝術工作者扎根基層,踐行文藝工作“二為”方向,投身脫貧攻堅戰(zhàn)的自覺。


蘇州市文聯(lián)和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合在軌道交通站點利用長過道設立“蘇州文聯(lián)·藝術空間”也是一個新創(chuàng)舉。雙方表示將進一步拓展合作,展示更多更好蘇州文藝作品,豐富市民出行途中的藝術氛圍,提高城市藝術品位。

 

1615534724645252.jpg


本文配圖來源:蘇州攝協(xié)、看蘇州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