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化速度,總是超乎想象。世紀之初,我們還在為擁有一臺精致的卡片相機激動不已,卻未曾想見,短短幾年時間,可拍照手機的崛起,就讓“袖珍相機”在生活中徹底被邊緣化。如今,隨著廠商對手機拍照能力的重視,一款手機拍照好壞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款手機的標準之一。而索尼一直深耕影像領域,在手機傳感器研發(fā)制造、專業(yè)攝影器材研發(fā)、專業(yè)視頻解決方案領域始一直處于行業(yè)領導者地位。隨著“One Sony”的戰(zhàn)略落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下半年,索尼發(fā)布的旗艦手機Xperia 5得到了各部門的支持,集合了索尼旗下各家之長,讓Xperia 5在手機拍照、視頻拍攝方面都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友商目前在手機拍照能力的廝殺集中在像素上,而索尼憑借多年影像領域的經(jīng)驗,將源自索尼微單的眼部對焦以及針對專業(yè)攝影用戶設計的電影大師下放至Xperia 5上。憑借這兩個黑科技,Xperia 5在2019年的影像圈引發(fā)了不小的反響,同時也不負眾望的榮獲了iMobile評選的“年度最佳攝影手機”以及蜂鳥網(wǎng)評選的“年度拍照手機”。這兩個獎項都是市場對索尼忠于為攝影用戶打造一款專業(yè)拍攝體驗旗艦機的肯定。
適合單手握持的拍照旗艦
Xperia 5是索尼在2019年發(fā)布的第二款旗艦級產(chǎn)品,風格上與家族“大哥”Xperia 1一脈相承,核心性能基本一致,采用高性能的驍龍?855處理器硬件平臺,以及BIONZ X? for mobile圖像處理引擎、影像事業(yè)群組支援的色彩管理和電影大師專業(yè)攝錄等一系列“索尼黑科技”影音解決方案,主要在整機幾何尺寸和鏡頭模組位置方面采取了差異化的設計,通過更時尚的配色以及更小巧的尺寸來滿足女性細分市場的需要。
大概是為了遷就屏幕的交互和娛樂體驗,手機的主流尺寸不斷放大,但是易于單手操作使用的小尺寸高性能手機,也始終保有著相當數(shù)量的支持者。索尼Xperia 5采用了特殊的21:9比例6.1英寸的OLED屏幕,機身尺寸控制在約158 x 68 x 8.2 毫米,對于手掌較小的女性用戶,不足7厘米的寬度下,能夠獲得更友好的單手持機拍照和操作體驗,而在欣賞高清寬畫幅影視作品、進行視頻錄制和運行寬屏手游時,它的這塊21:9屏幕憑借著“更高的屏幕利用率”,實際體驗并不“顯小”。
鏡頭方面,Xperia 5同Xperia 1一樣采用了1200萬像素,“16毫米的超廣角+26毫米的常規(guī)鏡頭+52毫米的長焦鏡頭”的專業(yè)三攝方案。不過鏡頭模組設置在機身背部左上方,相比居中布置的Xperia 1更符合單手拍照使用習慣。和普遍用景深攝像頭、黑白攝像頭“湊數(shù)”的另一種三攝方案比起來,這種三個主力鏡頭“接力”覆蓋常用焦距的設計,在“實戰(zhàn)”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此外三顆鏡頭中,除超廣角鏡頭外的兩顆鏡頭,都具備了獨立的光學防抖,進一步增強了隨手拍的成片率。這些細節(jié)上的用心之處,在后來的體驗中,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索尼微單此刻“靈魂附體”
Xperia 1和 Xperia 5不同于索尼以往的任何一款產(chǎn)品,屬于Xperia 家族涅槃重生的初代機型,移植了大量索尼微單的技術,例如BIONZ X? for mobile圖像處理引擎,作為專業(yè)相機的核心技術,對于索尼手機對焦、測光、色彩還原、細節(jié)優(yōu)化方面有巨大的實力加成,這其中就包括了過去只有專業(yè)相機才提供的“眼部對焦”功能。
手機不同于相機,使用者往往不會有太多時間醞釀構圖、取景,因而,迅捷而精準的隨手拍能力,成為拍照手機技術發(fā)展的方向。為了讓手機能夠抓拍活潑好動的寶寶、奔跑中的運動健將,很多旗艦機加入了運動物體追蹤對焦功能,不過其算法局限于識別物體和面部輪廓,輸出照片往往會出現(xiàn)選錯焦點的尷尬。
Xperia 5開啟“眼部對焦”功能后,在以10fps速度連拍中,每一幀畫面,焦點都會鎖定在被攝人物的眼球上,保證整個面部五官清晰,眼睛明亮有神。
日常拍攝時,小白用戶經(jīng)?;ㄙM大量時間構圖、選景、最后卻因為沒有對焦在眼睛上,而導致整組相片失去了神韻。而人像照的神韻,往往都來自我們的心靈之窗——眼睛。
作為索尼2019年下半年的旗艦機型,索尼明顯的考慮了針對大部分手機用戶,都不會特別精通攝影。因此將能明顯提高小白用戶拍攝水平的眼部對焦功能第一時間下放,使Xperia 5的動態(tài)拍攝能力大幅提升。配合旗艦的硬件配置、獨具一格的21:9屏幕以及時尚的外觀設計,索尼本次榮獲兩項年度攝影獎可謂實至名歸。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