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華為年度旗艦新品發(fā)布盛典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行。華為Mate30系列在影像、設計、5G等眾多領域融入創(chuàng)新科技,開創(chuàng)了未來手機新形態(tài),成為業(yè)界高端旗艦智能手機的新標桿。
在影像技術方面,華為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此次華為Mate30系列再次展現了華為強大的影像實力。華為Mate30 Pro采用超感光徠卡電影四攝,首創(chuàng)雙4000萬像素雙主攝方案,以更出色的影像系統(tǒng),刷新用戶對手機攝影攝像能力的認知。發(fā)布會上公布了最新的DxOMark評分,華為Mate30 Pro以121分的總成績登頂,刷新了此前華為Mate20 Pro和華為P30 Pro創(chuàng)造的成績,也再次將所有競品甩在身后。
拍照性能卓絕群倫
圖來自攝影師Arild Heitmann
圖來自攝影師于震
華為Mate30 Pro全新加入4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擁有1/1.54英寸的超大感光尺寸、等效18mm焦距的超廣角視野,以及與全畫幅單反相同的3:2黃金比例,可實現卓越的超廣角能力,纖纖相框盡收天地美景。
圖來自攝影師徐一川
圖來自攝影師卡卡
華為Mate30 Pro具有出眾的夜攝能力,4000萬像素超感光攝像頭擁有1/1.7英寸超大型傳感器,沿用了RYYB濾色陣列,使其在像素層面增加40%的進光量,最高可達到ISO 409600,令暗光夜景清晰明銳,執(zhí)筆光影盡顯動人夜色。
圖來自攝影師李珩
圖來自攝影師程斌
長焦攝像頭可支持3倍光學變焦、5倍混合變焦,以及最高30倍數字變焦,令遠方詩畫觸手可及。
圖來自攝影師Arturo Diaz
圖來自攝影師Erik Madigan Heck
后置3D深感攝像頭的加入,可分離主體與背景,實現高精度的發(fā)絲級摳圖、漸進式虛化,呈現動人的立體視覺效果,一如經典大片。
視頻拍攝功能再上巔峰
華為一直在擴寬智能手機的影像想象空間,通過超感光徠卡電影四攝,華為Mate30系列不僅在拍照性能上大幅躍升,更取得了視頻拍攝能力的里程碑式突破。其中4000萬像素電影攝像頭配備1/1.54英寸的超大感光尺寸,可在高反差場景下獲得擴展的動態(tài)范圍,保留高光與暗部細節(jié),同時保證視頻順滑流暢,令用戶隨手一拍,便可獲得媲美電影質感的視頻品質。
視頻截圖來自攝影師木西AlexanDENG
電影攝像頭最顯著的亮點之一是超高速攝影能力,得益于傳感器強勁的吞吐性能以及麒麟990系列全新ISP的圖像處理能力,華為Mate30Pro最高可支持7680幀超高速攝影,一秒定格7680個瞬間,在光與影的定格中盡情彰顯高速運動之美。
視頻截圖來自攝影師王俊峰
延時攝影具有濃縮光陰的魔力,過往同樣屬于專業(yè)攝像的范疇。華為Mate30 Pro突破專業(yè)壁壘,帶來了4K超廣角暗態(tài)延時攝影能力,用戶自由選擇拍攝時長和速率,手動調節(jié)ISO、白平衡、對焦方式等專業(yè)參數,可將地球一天的風云變幻濃縮于一段短視頻之中。
視頻截圖來自攝影師王棟
基于電影攝像頭超高視頻感光度ISO 51200,以及麒麟990系列全新ISP 5.0的視頻處理能力、首發(fā)雙域聯合視頻降噪技術,華為Mate30 Pro打破手機暗光拍攝瓶頸,即便環(huán)境照度低至0.3 lux,也能拍攝出高清夜景視頻,記錄暗夜絢美。
影像的力量勝過萬語千言,鏡頭能夠拉近時光的距離,也能令平凡生活變得生動感人。華為深知影像的意義,不斷挑戰(zhàn)影像技術極限,打造更出色的影像系統(tǒng),此次華為Mate30系列的推出,將讓專業(yè)的攝影攝像不再屹立于高地,而是借著科學技術讓影像藝術走向大眾生活,讓普通人不僅是生活和歷史的親歷者,也同樣是美好時光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除了備受關注的華為Mate30系列外,在本次發(fā)布會上亮相的還有華為WATCH GT 2、華為FreeBuds 3無線耳機、華為VR Glass,以及全新的華為超級快充無線充電器,多款智能硬件將為消費者帶來更佳的全場景智慧生活體驗。
華為Mate30系列于9月26日18:08正式開售,其中華為Mate30售價3999元起,華為Mate30 Pro售價5799元起,華為Mate30 5G售價4999元起,華為Mate30 Pro 5G售價6899元起,華為Mate30 RS保時捷設計售價12999元。發(fā)布會上,華為智慧屏的售價同步揭曉,65英寸版本僅售6999元。此外,HUAWEIFreeBuds 3無線耳機售價1199元,華為WATCHGT2 1388元起,HUAWEI VR Glass售價2999元。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